年少不知愁何物,交朋识友尽相多。
我们一直以为年轻时的与人相处,只要与别人亲密无间,无话不谈,事无防范,就能收获拉帮结派的感情与成群结队的友谊。
直到被生活的暴雨淋了个通透,方知: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越是和朋友亲密无间,别人越会加速离开。
越是有把握的承诺,越会因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,变成了大写的难堪。
越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座不设防的城市,最终迎来的却是别人长驱直入后的大肆掠夺。
心理学家阿德勒说:“人的一切烦恼,皆源于人际关系。”
而想要拥有长久和谐的关系,真正成熟的人都会做到以下三点:
人有距离,话有余地,事有戒备
01,人有距离
俗话说:“距离产生美。”
可总有人不以为然,总是觉得喜欢就要贴紧。
但靠的太近,关系就会产生了裂痕,友谊的小船也会摇摆不定。
唯有拉开距离,才能让彼此能有空间大口呼吸,感到舒适和自由。
知乎网友清荷,分享过她和闺蜜分手的故事:
清荷与她闺蜜是大学室友,两人开始的时候一见如故,很快就亲密无间,无话不谈。
一起上课,打饭,甚至还挤一个被窝睡觉。
但时间不长,清荷发现闺蜜不仅大大咧咧,不拘小节,卫生习惯也不太好。常常不经同意,就随意使用她的个人物品。
一天晚上,她看到闺蜜用她的饭盒泡方便面,一边吃一边说:荷荷,这面可真香,你要吃吗?我吃完也给你泡一包。
满不在乎的语气,让本来就讲究个人卫生的清荷心里很膈应。
第二天,清荷就重新买了新饭盒打饭吃。
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后,清荷再也忍受不住,逐渐远离了这个闺蜜。
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提到了一个概念:边界意识。
意思是:与人相处,要拉开一定的距离,守好各自的边界。才能相处不累,久处不厌。
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往往来自于距离的压缩,矛盾的产生则是对双方边界的折腾。
热播剧《流金岁月》,朱锁锁从舅妈家搬出后,因之前与蒋南孙交谊深厚,住进了蒋家。
但朱锁锁非常懂事,不因为交情而忽视了交往之间的位置,在蒋家的日子中,始终保持着合适的距离,适当的边界。
她不以主人自居,而是主动打扫卫生,清洗碗筷,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谢。
蒋妈妈喜爱朱锁锁,不要她干活,让她安心打扮自己,做一个大家闺秀。
但锁锁回应得体:“阿姨,大家闺秀交给南孙做就好了。”
因为她深知,蒋家大小姐,只能有一个,那就是蒋南孙。
如果她抹掉了距离,跨越了边界,那么别人嘴上就算不说,暗里也会心生芥蒂。
正是因为保持着与蒋家的合适距离,熟不逾矩,所以她才能在蒋家相处融洽,和和睦睦,与蒋南孙的友谊也更加深厚紧固。
小说《蜜汁炖鱿鱼》里的一句话:给彼此留一线余地,才是人和人的安全距离,不管是友情,爱情,还是普通人的关系。
适当的距离,可以更好的保护彼此。
生活中时时保持社交距离,亲不越界,熟不逾矩,这才是人与人相处的最好状态。
02,话有余地
俗话说:“话留三尺不惹祸”。
其实就是在告诫我们:话可说透,不可说满。言可说到,不可说过。
话留三尺,才不招惹祸端,规避尴尬。
1948年纽约州长杜威和杜鲁门竞选美国总统,民意调查显示杜威遥遥领先,总统一职似乎已是杜威的囊中之物。
选举的当天晚上,杜威感觉胜券在握,踌躇满志地向太太发问:“你就要跟美国总统同床了,感受如何?”
“太荣幸了,”她回答:“我简直等不及了。
然而开票之后,出乎意料的是杜威惨败,杜鲁门连任。
第二天早晨,杜威夫妇在旅馆里一面吃早餐,一面看报纸。杜威太太问她丈夫道:“请问,是杜鲁门到这儿来,还是我到华盛顿去?”
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自身处境尴尬,与人关系紧张。
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说话没有把握度量,一旦说话过满,过头。哪怕仅仅只言片语,都会成为挡在我们面前的墙和挖在脚下的坑。
凡事均有变数,对于自以为有把握的事,说出绝对有把握的话,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尴尬被动的局面。
《礼记》有言:“水深则流缓,人贵则语迟。”
真正大格局的人,正如深水一般,流缓语迟,事思周全,语留三分。
让我们以后说话不说大话,不说狂话,不说满话。
既是为别人留一个台阶,更是为自己留一条退路。
03,事有戒备
古人说:“害人之心不可有”,这是提醒我们要与人为善,不可有坏心。
但紧接着又说:“防人之心不可无”,这是提醒我们做事要有戒备,不能丧失警惕。
《致加西亚的信》一书中,陆军中尉罗文接到命令,将美国总统的一封信,送到古巴起义军将领加西亚手中。
罗文出发前,上校反复叮嘱他:不要相信任何人,一定要保护好信件。
他一路小心谨慎,来到古巴后,在和向导赶路时遇到两个衣着破烂的西班牙士兵。他们自称无法忍受军队艰苦条件和长官责骂而出逃,并想和他们结伴同行。
这样的逃兵事情,当地人都习以为常,向导劝罗文不用过于小心。
但罗文并未大意,他表面不动声色,但暗地却想好了应对之策,并进行了相关准备。
果然,当晚夜深人静时,这两个逃兵偷偷起身,想刺杀罗文,窃取信件。
不过早有准备的罗文,联合古巴士兵一起除掉两人,保住信件,化险为夷。
这个社会越来越复杂,阳光与阴影同在,美好与丑恶共存,我们不能保证身边的每个人都很善良,更无法识别你接触和接触你的每个人是否善良。
多一分防备,有一丝警惕,总是好的,不要让自己成为一座不设防的城市。
但防人之心,并不是筑起一座自我保护的高墙,阻隔我们正常的交流。而是在心里挖一条护城的河,过滤掉一些不怀好意的魑魅魍魉。
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,保持应有警觉,加强自我的防范,不会伤害别人,更会保护自己。
泰戈尔说:
“人到中年,会放弃虚幻的世界和不切实际的欲望,总是把它局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中。”
历经风雨磨练,才会蓦然发现,其实人和人的交往,不简单,可也不复杂。
与人保持距离,懂分寸,知进退,才能相处不累,久处不厌。
说话要有余地,三思而后说,不给自己挖坑,不给自己砌墙。
事情要有防备,好人多,坏人也不少,无法分辨的情况下,保持警觉,时间会告诉你最终的人心答案。
点亮再看,愿我们在以后相处中:人有距离,话有余地,事有戒备。所遇良人,不仅只是乍见之欢,更能久处不厌。